柯錫杰

  1929年出生於台南,早年赴日學習攝影,返國後以高度精準的影像技術拍攝指揮家郭美貞、舞蹈家黃忠良等人物寫真,展現強烈個人的視覺風格,並且表達人物內在深層的精神。

  六○年代移居美國紐約,是少數能在美國紐約商業攝影界獲得肯定的亞裔攝影師,曾經為Bazaar、Essence等國際知名雜誌擔任特約攝影。1979年為追求個人藝術創作的突破,在名利雙收之際毅然結束在美國的事業,遠赴南歐及北非拍攝風景,完成了造型簡潔、風格獨特的「心象攝影」系列,成為日後引領台灣攝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又來介紹好書囉~
這本書是大娘和阿豪送我的生日禮物
一直找沒時間來看
今天又是個心血來潮把這本書拿來看
沒想到看著看著就入迷了
直接把它看到完
真的是好書啊!

雖然這本書是在講攝影的
但看不到艱深的攝影理論與器材教學
而是透過照片傳達一種心的意念
許多人總是認為拍出一張美麗的照片就是好照片
但柯錫杰老師並不這麼認同
他認為
"一張好作品所有令人感動的關鍵,都必然來自於心"

以前我總是也認為
要拍好的照片要拍的多精緻 多華麗 甚至到達黃金比例
可是真的是不盡然啊
柯錫杰他拍的照片簡單的色調和構圖
卻能帶給人無限的省思與想像空間
而且他拍的照片總是以簡單的線條就能傳達出那種美
美的就像一幅畫
一隻畫筆可以畫出你想要的景象
而柯錫杰是用相機來取代畫筆

然而每幅作品的背後,都有柯錫杰老師相當動人的故事
彷彿自己也跟著老師遊走這大大小小的地方
書中沒有大量繁多的文字,以簡短的內容傳達了含意深遠的攝影觀念
我自己全部看完
真的覺得收穫很多 也學到很多

最近在博客來又看到另一本關於影像的書
也蠻想看的
也順便介紹給大家
有空真的要多看書啊 (笑)




■美學大師約翰.伯格 vs 專業攝影家尚.摩爾合力探討攝影本質的經典之作

■繼《論攝影》、《明室》、《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又一影像思考巨著

■薩依德(E. W. Said)譽為「劃時代的原創性影像論述」。

■探討影像敘事之道的理論與實務之作

■攝影家張照堂 專文推薦

關於影像,我們總是思索:

何謂真實?攝影是紀錄,還是另一種呈現?

影像與文字間有何關係?我們可否不用文字,全然用影像來說故事,來思考?

什麼是照片?照片意味著什麼?它們是如何生成的,又如何被使用、被詮釋?

  當代美學評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與瑞士知名攝影家,首度以理論和實務結合的方式,為讀者揭示攝影的本質。

本書以極具創發性的方式寫就,主要分成四個部分:

  首先,尚.摩爾(Jean Mohr)書寫他作為攝影家的各種實務經驗,尤其將焦點放在照片的意義為何總是「曖昧不明」一事上。一張照片,就像一個「相遇之所」(meeting place),身在其中的攝影者、被攝者、觀看者,以及照片的使用者,對於照片常有著彼此矛盾的關注點。這些矛盾既隱蔽,又增加了攝影圖象原本就具備的曖昧不明特性。而影像所具有的這種曖昧性其實正啟發了另一種的影像敘事之道。

  第二部分試圖提出一個關於攝影的理論。攝影這種媒材的理論書寫,大部分不是侷限在純然實證的分析中,就是完全陷入美學風格的探究裡。但攝影一事,很自然地在本質上會導引出,關於事物外貌(appearances)意義的探討。

  第三部分是兩人想像力合作的成果,由一百五十張沒有任何文字說明的相關照片構成。作者將這一系列的照片命名為「假如每一次……」(If Each Time……),透過連續的影像呈現,訴說一位農婦生命史的故事。這些照片,並非所謂的攝影報導(reportage),而是影像訴說故事的具體敘事實例。

  第四部分則試圖探討,在「假如每一次……」當中訴說故事的方式,具有何種理論上的意圖與內涵。

  何謂真實?每個攝影家都參與了真實,而他們呈現出的影像,正考驗出他們看到了哪一部份的真實!兩位傑出的影像工作者,解釋了視覺不僅僅只是記錄,更是呈現;剖析了攝影者與被攝者、照片與觀照者、相片瞬間與長存記憶間的緊張關係。

  本書延續班雅明、羅蘭.巴特、蘇珊.宋塔的思想傳統,是喜愛攝影者不可錯過的影像思考巨著。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名聞天下的英國藝評家,其影像經典之作《觀看的方式》,被譽為改變了世人看待藝術作品的態度;除此之外,立場左傾、重視社會弱勢的他也書寫大量的政治評論與文學作品,並曾以小說《G.》獲得1972年的英國布克獎,獲獎後,他將半數獎金捐贈給相當具有爭議的黑人民權運動組織英國「黑豹黨」,並將另外半數獎金與尚摩爾一同,投入對於歐洲移住勞工(migrant workers)的研究與紀錄,最後完成名為《第七人》的勞工報導經典著作。

尚.摩爾(Jean Mohr)

  瑞士出身的攝影,多年奔走世界各地,並曾為諸多非營利組織工作。他除了與約翰.伯格合作過四本書外,並曾因《另一種影像敘事》的成果斐然,而受後殖民主義大師薩依德(Edward W. Said)青睞,邀請一同完成紀錄巴勒斯坦人當前處境的作品《最後的天空之後:巴勒斯坦眾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ow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